网站导航

合作伙伴

合作伙伴
探秘千年技艺感悟匠心传承——暑期“非遗+研学”走进寿州豆腐宴 时间:2025-08-26 05:25:48

  暑假期间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非遗+研学”活动在安徽淮南寿县双桥镇大郢村展开。孩子们围在省级非遗“玛瑙泉豆腐宴”传承人张士宏身旁,目不转睛地看他手持菜刀,在柔软的豆腐上运刀如飞。短短一分钟,一块方寸之间的豆腐便在手中绽放成千丝万缕的菊花形态,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。

  这不仅是厨艺的展示,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。作为豆腐的发源地,寿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近年来,当地积极推动“非遗+研学”“非遗进校园”等项目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,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,拓展文旅新业态。

  张士宏15岁开始学艺,如今已是中国烹饪大师、省级非遗传承人。他不仅练就了“豆腐穿针”“萝卜雕花”等绝技,更致力于挖掘豆腐背后的文化内涵。“我想用自创的菜品宣传寿县,讲好美食故事。”为了将菜品与地方文化结合,他常去博物馆、报恩寺听故事,回来后反复试验,最终将“刘安点丹”“淝水之战”“时苗留犊”等历史典故化作一道道精美菜品。

  其中,“时苗留犊”这道菜背后还有一个关于清廉的故事。张士宏将豆腐做成微雕牛车的造型,寓意东汉县令时苗离任时留犊于寿春的佳话。“豆腐是白色的,做人做事也要清清白白。”他说。

  更让人欣慰的是,这项非遗技艺正在薪火相传。张士宏的儿子张旭从小耳濡目染,如今24岁的他已接过父亲的“接力棒”,致力于豆腐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“希望能成为父亲那样出色的工匠,把家乡的豆腐宴文化发扬光大。”

  除了家族传承,张士宏还积极开展公益教学,打破“传男不传女”的陈规,培养出大批优秀弟子。他开创“非遗+合作社”模式,带动千余农户增收,让非遗真正“活”在民间、助力乡村振兴。

  这个夏天,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豆腐制作、聆听历史故事,不仅学到了技艺,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匠心精神。正如张士宏所说:“豆腐终会消化,但文化的滋味永驻心间。”

  “非遗+研学”正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一座桥梁,让千年文化在体验中传承,在传承中绽放新的光芒。(记者 刘玉才)

 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虚增收入160亿、长期开展虚假贸易,被证监会重罚!合作国央企如何实现独善其身?

  村民捡野生菌遭小黑熊一路跟随:可能迷路后将同行黑狗认成熊妈,当地曾发生熊伤人事件

  男子与村民有矛盾竟杀害对方12岁儿子,潜逃期间又杀一名矿工,案发33年后落网,本月被执行死刑

  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  国安4-0升第2距榜首1分 送三镇8轮不胜 张玉宁进工体第800球+伤退

  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玩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